怎样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
作者:
时间:2019-06-02 02:46
次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国家
高等职业教育已占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办学水平和学生就业质量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普遍已达到95%以上。但是就业质量还不是很理想,麦可思研究院调查显示,2011届高职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低,专业相关度只有63%;就业起薪低,主要是低水平就业,平均月收入为2749元;而转岗率较高,半年内离职率达到42%。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技能人才就业环境有待改善。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认识还有较大偏差,技术工人低人一等的观念普遍存在。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不高、不受尊重,工作环境相对较差,面临发展渠道窄、待遇偏低等问题。近些年全国各地出现的“考公务员”热,就是基于这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中学生报考大学时往往优先选择本科院校,导致职业院校的生源先天不足,进而影响在校期间的培养和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国各类行业尚未建立健全国家职业资格体系,在技能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上存在体系结构上的缺陷,广大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对技能岗位缺乏规范的薪酬层级的引导,高职毕业生在职业成长上缺乏外在的激励和内在的动力。
专业设置没有适应社会发展。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高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不合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不能很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由高等专科学校、成人教育学院和部分重点中专转变而来,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如许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会计、文秘、营销等服务类专业,这些专业设置成本低、易于教学、见效快,但培养目标缺乏时代性、高端性和区域性,虽然毕业生就业比较容易,但待遇一般都不是很高。相反,由于专业建设涉及教师、课程、实训基地等诸多条件,一些对应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需要一个较长的建设周期,不敢轻易开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因而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和高端就业领域鲜见高职毕业生的身影。
展开全文